当承载着“国之重器”的核导弹方阵在阅兵式上巍然驶过,中国的科技实力与国防实力以庄严姿态展现于世界。在震撼之外,“核”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正悄然在另一个看不见的医疗战场上,书写着守护生命的崭新篇章。
中国核医疗及核药新战场上,一个令人瞩目的“进军队列”正在集结。今年8月,广药集团同厦门稀土所成果转化平台,共同出资成立广州白云山稀核健康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云山稀核健康”),正式宣告将全面布局核药新赛道。
这家被誉为中国制药工业“领头羊”的国有企业,正凭借雄厚的产业实力与战略远见,向核医疗新赛道发起全面进军。同时开启一场寻求自身科研转型与产业升级的深刻“聚变”。
战略卡位 剑指“生物核导弹”
核药(RDC),全称放射性药物,是指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疾病诊断、治疗或医学研究的特殊药物。其核心原理是将具有特定衰变特性的放射性同位素(称为"核素")与能够精准靶向病变部位的生物分子相结合,形成一种"生物核导弹"式的复合物。
核药正革命性地改变着疾病的诊疗方式,也是各国生物医药产业竞相布局的战略高地。当前,全球十大制药企业已相继进入该赛道,纷纷布局治疗用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的研发。
数据显示,全球治疗性核药市场年复合增长率接近40%,我国产业增速持续超过15%,预计整体市场规模将达万亿级别。
近年来,为支持核医疗产业发展,国家相继出台《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顶层设计,明确支持技术研发,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企业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个战略性产业在国内仍面临着区域供需失衡的挑战。四川、浙江是我国主要的核医疗产业聚集区,广东作为核医疗应用大省,在核设备配置、核素诊断和治疗患者数量方面均位居全国前列。但由于医用同位素半衰期极短,难以长途运输,华南地区难以有效承接外地供给。在此背景下,加快在华南地区布局形成核医疗产业的“第三极”,已成为亟待推进的战略要务。
2025年6月,广东省发改委印发《广东省加快推动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明确到2030年,要培育3-5家全国示范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核医疗产业集群。
响应政策号召,广药集团以高度的战略自觉,快速而精准地落子布局:
2025年6月,广药集团与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东江实验室)、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厦门稀土所)正式签署三方战略协议。围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支持和人才培养展开深度合作,直指核药研发最核心的“核素”来源与技术瓶颈。
2025年7月,广药集团核药团队随广州市相关部门赴四川开展产业调研,深入考察了海同同位素、中核同源、通瑞生物等核药企业,以及在设备端考察了玖谊源科技的医用回旋加速器和中广核医疗的质子治疗系统,展现了其深入行业、整合资源的决心。
在前期考察、调研和战略签约之后,8月,白云山稀核健康的成立,宣告这家千亿级龙头企业正式落子核药赛道,剑指“生物核导弹”的研发与生产。
强强联合 千亿龙头强势突围
新成立的合资公司白云山稀核健康什么来头?
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成立于8月15日,企业注册资本5000万元,由广药集团同厦门稀土所成果转化平台共同出资。
当前,企业牵手转化平台推进创新落地已渐成趋势。放眼全国,已有类似的成功案例。如其中,2024年,教育部和江苏省共建了全国首个区域中心。依托该平台,北京大学“星智云开”团队成功链接平台集聚的18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资源。
广药集团深知“时间窗口”的重要性,选择的合资对象背靠中科院顶尖科研力量,能帮助广药集团快速切入高壁垒核药领域,融合高端稀土、放射性同位素等创新元素并推动商业化落地。
有合作伙伴加持,加上广药集团自身强大的资本与产业化优势,成立不久,白云山稀核健康技术团队便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利用自主研发的先进国产固体靶系统,成功实现了锆-89的高质量制备,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该固体靶系统还具备镓-68、铜-64、钪-44等多种核素的生产能力,为后续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白云山稀核健康产品:医用放射性核素
白云山稀核健康还积极联动产业链上下游,先后与广州市原子高科、广东回旋医药以及中山一院、南方医院、金沙洲医院、兰大二院等多家顶尖医疗机构开展业务交流与产学研合作。其中,与中山一院就共同开发系列新型核素及关联核药达成共识,标志着“研-产-用”闭环正在形成。
白云山稀核健康与广东回旋医药携手合作
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洽会上,白云山稀核健康的产学研合作结出硕果——与广东回旋医药在厦门稀土所正式签署战略框架协议及“共同开发新型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实质合作协议。此次合作一方面聚焦实现系列医用关键核素的高质量、规模化国产制备,有力缓解进口依赖,另一方面布局打造新型核素分子成像及疗效评价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带动广东乃至全国核医学发展。
白云山稀核健康,正成为广药集团进军核药赛道的核心载体与创新引擎。
创新“聚变” 构建智慧核医疗解决方案
进军核医疗赛道,广药集团已制定清晰的短、中、长期目标:
短期基于自主开发的“固体靶”技术,突破全球卡脖子瓶颈,快速产业化稀土诊断、治疗型核素产品,打破进口依赖;
中期计划建设基于中高能加速器的核素生产研发基地,推动新型α治疗核素研发与规模化生产,并布局多条RDC研发管线;
长期则致力于提供具有广药集团特色的智慧核医疗解决方案,包括核素及核药的生产供应、研发转化、诊疗配送、医疗服务等。通过成立白云山稀核健康、突破关键技术、构建产业生态,广药集团正在核药赛道上下出一盘大棋。
这步棋更深层的意义,在于驱动广药集团自身的“科研聚变”——从传统中药到创新核药,从常规药物到精准医疗,从跟随者到创新者。这场转型不仅关乎企业自身发展,更关乎我国核药产业的自主可控。
这也要求广药集团必须建立一支融合多学科的顶尖研发团队,聚集内外部资源,搭建符合核药研究规律的平台体系,重塑其创新药研发的流程与管理模式。这个过程,如同原子核的“融合反应”,将释放出巨大的创新能量,不仅催生核药本身的成果,更将反哺和提升集团整体的创新药研发能力,带动其科研内核完成一次质的飞跃。
未来,随着广药集团在核药领域的持续深耕,我们有望看到更多"广药智造"的核药产品惠及患者,看到一个传统药企通过"聚变"而不断创新升级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