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教学与实践分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中睿人才集团等单位协办的“2025首届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与实践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丽娃河畔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大语言模型驱动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为主题,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等全国百余所高校学者和知名业界HR资深专家共130余人齐聚上海。
学界与业界共启革新对话
论坛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法硕教授主持。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欧晓理、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高恩新教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教学与实践分会会长刘昕教授及秘书长朱飞教授等嘉宾出席并致辞。
欧晓理会长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人工智能技术正重塑人力资源管理全流程,从智能招聘到职业发展个性化,人工智能是企业战略重构的驱动力。当数字文明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全新要求时,若学科体系仍停留在工业文明框架下,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鸿沟将愈发难以弥合。”欧晓理呼吁学界与业界深度融合,通过企业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成果展示,赋能高校培养兼具技术驾驭力与人文洞察力的复合型人才。
高恩新教授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AI背景下的育人创新实践。学院以“问题驱动、场景嵌入、交叉融合、数智赋能”为导向,重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体系,并倡议“高校打开围墙、企业伸出双手”,推动实务界的技术资源与管理标准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链条。
刘昕教授则从教育者视角提出,人力资源管理教学需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引领”,在AI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浪潮下,培养能够架起学术、技术与产业桥梁的“造桥者”。论坛筹备历时半年,旨在通过多维对话,希望教学与实践以此次论坛让学术的深度、技术的速度与产业的温度在此交汇,为中国人力资源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源行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找寻新的模式与方向。
聚焦AI与人力资源的深度融合
论坛围绕四大核心议题展开,通过9场主题演讲、1场圆桌对话及创新实践展示环节,实现学术与实践碰撞、供与需深度融合。
1、AI在高校教学与企业实际应用场景探讨
学术与实践代表共同探讨AI技术在各领域及教学场景中的创新应用,企业方现场演示了数字化工作场景中AI招聘智能体的全流程应用,展示从简历筛选到面试评估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为高校教学提供实战参考。
2、AI及ESG与人力资源管理融合
与会专家强调,ESG目标需与人才战略紧密结合,AI技术可通过数据分析优化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天润集团CHO 潘总指出:“AI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实现可持续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支撑。”
3、AI时代下关键能力培养与可持续职业发展
实践专家提出,AI时代需强化“人机协同”能力培养,重点提升数据分析、伦理决策等复合技能。学术专家分享了AI赋能教学的创新方法,如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职业竞争力诊断系统。
4、AI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
论坛设置“人力资源管理实战性创新教学”专题分享,多所高校展示AI驱动的课程设计案例。其中,DeepSeek招聘全流程赋能工具的演示引发关注,其通过智能匹配算法提升招聘效率,为校企合作开发实战课程提供新思路。
成果与展望:以行动宣言推动行业升级
本次论坛在学界与业界的深度交融中圆满落幕,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正站在技术变革与价值重构的交汇点。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教学与实践分会秘书长朱飞教授在对嘉宾分享的总结中提出:“论坛不仅是一场思想盛宴,更是一次行动宣言。要以此次论坛为抓手,推动高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的深度融合。
结语
2025首届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与实践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以“开放、融合、创新”为基调,为学界与业界搭建了深度对话的桥梁。当技术浪潮奔涌向前,唯有打开围墙、拥抱变革,才能让人力资源管理成为驱动社会进步的温暖力量。期待更多高校与企业携手,共同书写人力资源管理的数智化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