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青年工作置于重要位置,视青年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无数青年展现了崇高思想境界,树立了光辉形象和人格典范,以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事业。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胜利的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与精神支撑。雷锋便是这一系列杰出人物的代表。
雷锋的成长,是一段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励志故事。深入研究雷锋的成长经历,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根源和形成过程,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宝贵的教育模式,对于引导当代青年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寻找人生方向,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党对雷锋的培养教育,体现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通过理想信念的教育,为他指明了人生的航向。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为人民谋利益。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党带领各族人民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完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一过程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党一贯秉持的高尚精神,通过这些教育活动深刻地根植于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历史人物的产生不仅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而且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共同决定了这一时代会孕育出怎样的人物。雷锋正是在大变革时代进入青少年时期,踏进新的社会生活的,其成长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
雷锋的身世很苦,党所领导的伟大的革命使劳动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新旧社会的强烈反差给雷锋带来了刻骨铭心的深刻体悟。他深情地说:“自从来了人民的大救星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党把我从火坑里拯救出来。……今天,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在革命的大家庭里,生活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是多么幸福,对我来说,这是特别深切感受到的。”这些发自内心的话语,几乎是那个时代人们的共同思想的真实表达。雷锋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关怀与帮助铭记于心,并将这份恩情转化为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爱以及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与无私奉献。
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在雷锋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少先队作为党创立并领导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少年儿童的道德人格。梳理雷锋的成长轨迹,可以看出,少年先锋队生活给予雷锋的教育影响是巨大的。雷锋的道德品质,在少先队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教育培养、精神激励和实践锻炼中逐渐形成。
1954年秋,雷锋就读清水塘完小五年一期时加入少先队,是班上第一批少先队员之一。入队宣誓仪式上,雷锋代表新队员深情地讲话:“我是个孤儿,今天光荣地入队了,从此有了自己的组织,孤儿不孤了。今后,我必定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争取更大的进步,做一个优秀少先队员。”“有了自己的组织,孤儿不孤了”,这句话简短而深刻,充分展现了14岁的雷锋对少先队组织的高度认同。
雷锋转入荷叶坝完小后,作为全校唯一的少先队员,参与筹备组建了荷叶坝完小少先队。当时,雷锋以“老队员”身份对要求入队的同学们讲了这样一段话:“对每个人来说,我认为一辈子有三件大事,这三件就是参加少先队、青年团和共产党三大光荣组织。”如何才能够达成夙愿,雷锋说:“只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一切行为、情感和思维都与他从小形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决定性的“塑造力”一旦形成,便会在一个人潜意识中悄然且持久地发挥作用,影响其行为和思维方式。
1957年2月8日,雷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当时县委机关团支部也是县级机关团组织里年龄最小的团员。共青团作为青年的先进组织,对雷锋的政治引导和思想教育更加深入,始终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引导。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团组织都时刻关注着他的成长和进步。当雷锋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团组织总是及时伸出援手,给予他鼓励和支持。雷锋在团组织中接受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这些经历为他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人民的好战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雷锋对党的热爱与忠诚之情,刻骨铭心的“翻身感”和“重生感”,以及由此而生的“感恩”与“忠诚”,共同构成了雷锋的人生底色。
雷锋对自己的成长经历有一段很典型的自述:“伟大的党啊!英明的毛主席!有了您,才有了我的新生命。我在九死一生的火坑中挣扎和盼望光明的时刻,您把我拯救出来,给我吃的,穿的,还送我上学念书。我念完了高小,戴上了红领巾,加入了光荣的共青团,参加到了祖国的工业建设,又走上了保卫祖国的战斗岗位。在您的不断培养和教育下,我从一个穷孩子成长为一个有一定知识和觉悟的共产党员。” “通过历史境遇来定义我自身。”雷锋这个自述为我们探寻其成长历程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党对雷锋的培养教育体现在雷锋成长的不同阶段,党组织对他生活上、思想上、政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从孤儿到通讯员,再到工人,成为解放军战士,雷锋成长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党组织倾注的心血。在党的培养教育下,雷锋逐步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由一个穷苦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雷锋成为孤儿后,他父亲的生前好友、地下党员彭德茂,不仅暗中给了雷锋许多关照,还是送雷锋上学、引导雷锋走向革命道路的第一人。在望城县的一次下乡调研中,黄菊芳干事慧眼识珠,发现了雷锋这个好苗子,并欣然向县委书记张兴玉举荐。不久,雷锋便成为张书记身边得力的通讯员。张书记不但像父亲照顾儿子那样关怀和帮助雷锋,还积极引导雷锋学习革命理论,对雷锋进行爱党爱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共产主义事业等方面的教育,对雷锋的成长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望城县党政领导干部和团组织,对少年雷锋进行了多方面的培养教育,多次表扬雷锋,宣传雷锋事迹,还让雷锋去学开拖拉机,使雷锋成为专业技术人员。雷锋到鞍钢后,先后在化工总厂和弓长岭焦化厂工作一年多。两个单位的领导和党团组织积极支持雷锋的工作,从政治上大力对雷锋进行培养教育。每当雷锋在工作上取得佳绩,党团组织和单位领导总是第一时间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在本单位乃至社会上广泛宣扬他的事迹。而当雷锋偶有不足时,他们又会及时伸出援手,耐心指导他改正错误,确保雷锋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
雷锋的师父李长义不但在技术上耐心教雷锋这个徒弟,还把雷锋当成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上关心雷锋。在鞍钢工作的那段岁月里,雷锋凭借着自己的不懈努力与拼搏实干,成绩斐然:三次获评先进生产者,五次荣膺标兵称号,十八次被评为红旗手,并成功获得“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殊荣。这既是雷锋自身积极努力的结果,也是鞍钢党团组织和各级领导不断地对雷锋进行培养教育的成果。
雷锋在参军之际,因身高与体重未达标准,遭遇了一些波折,但并未阻挡他坚定的步伐。辽阳市兵役局的领导,特别是老红军余新元,对雷锋关怀备至,犹如对亲生儿子一般。他多次奔波于辽阳市主要领导之间,费尽心力,只为能让雷锋顺利入伍。参军后的雷锋,如同鱼儿得水,不仅受到了部队各级领导的深切关怀,还得到了战友们的无私帮助。
党对雷锋的培养教育,体现在党按照自己的形象、思想、作风、风格和传统从各个方面对雷锋进行教育和熏陶。雷锋所具有的崇高品格、坚定的理想信念,都是党的性质、纲领、宗旨、任务的充分体现。《雷锋同志在部队的成长——汇报提纲》(以下简称《汇报提纲》),通过详实的资料和案例,充分而有力地支撑了雷锋在部队中成长的结论。在那个充满激情与理想的年代,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的发表,犹如春雷般震撼了整个中国。随后,上级下达通知,要求韩万金政委前往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和解放军政治学院等重要单位汇报关于培养雷锋精神的具体情况。接到任务后,部队党委高度重视,特别指派政治处主任陈志军全权负责此事。陈志军深知责任重大,他迅速组织撰写汇报材料。整个汇报材料不仅是一份工作汇报,更是一份传承雷锋精神、激励后人的生动教材。
《汇报提纲》指出,雷锋的出现绝非偶然,他植根于辉煌的毛泽东时代,深受毛泽东思想的滋养与熏陶,茁壮成长。雷锋入伍时,全军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坚持“四个第一”(人的因素第一、整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大抓活的思想,大兴三八作风(“三”指三句话: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八”指八个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开展创造四好(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风好,军事训练好,生活管理好)连队运动,大大加强了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了人的积极因素,部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雷锋就是在这样一种气氛下造就的。雷锋的成长是党和上级培养教育的结果。雷锋的阶级觉悟是逐步提高的。他的每次进步,都是在党中央、毛主席、军委号召下,在人民群众的鼓舞下通过历次政治教育运动取得的。军区、军区工程兵党委、首长和领导机关,对雷锋的成长非常关怀,给了许多亲切的教导;运输连党支部对雷锋的培养教育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
雷锋在部队的成长与党的培养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雷锋初入部队,便展现出不凡品质,组织及时发现并重视。第二,通过系统学习,雷锋深刻理解毛主席著作,坚定信仰,成为忠诚战士。第三,教育雷锋提升政治觉悟,增强其为人民服务决心。第四,雷锋接受传统教育,将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五,在党的教育下,雷锋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勇于面对挑战。第六,教育雷锋始终虚心向群众学习,不断进步,真正做到永不自满。
《汇报提纲》概括了从雷锋成长历程中汲取的教育意义和启示。第一,“雷锋每一步的成长都是在中央和军委的号召下,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中,通过持续的政治思想教育而提升的”。第二,“树立典型是一种生动的领导策略”。第三,从对雷锋的培养教育中提炼出以下几点:首先,“要精心挑选合适的苗子”;其次,“典型的旗帜要鲜明,需要大力扶持和积极培养,宣传时要严谨认真,实事求是,避免夸大其词”;最后,“要严格要求,大胆使用,锻炼他们,使他们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坚强”。第四,“要持续关注,一抓到底,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和推广他们的做法,树立榜样,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第五,“由党委负责,指定专人进行帮助”。
《汇报提纲》深刻揭示了雷锋出现的非偶然性,阐述了其在毛泽东思想的熏陶及党组织的精心培育下成长的历程。
(一)牢固树立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回顾雷锋的成长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听从党的教诲、紧跟党的步伐,是青年成长的基石,也是成功的关键所在。回顾过去,在党的领导下,无数青年在战火中磨炼意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勇往直前。雷锋从一个孤儿成长为拥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杰出战士,正是党给予他思想上的指导和精神上的鼓舞,人民则为他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他深知,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信念,成为他一生奋斗的动力源泉。
在时代的浪潮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勇立潮头,凭借高瞻远瞩的智慧,精准擘画战略蓝图,稳稳驾驭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乘风破浪,坚毅前行。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历史方位下,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使命便是紧密团结并引领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独树一帜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方位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的行动纲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它以深邃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智慧,深刻解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照亮前行的道路。青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只有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了解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不同历史时期带领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志愿服务中践行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切实体会党的政策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从实践中认识到党对国家发展的正确引领,增强对党的认同和拥护,才能坚定对党的信仰和忠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定人生的正确方向。
(二)自觉接受党的教育,树立正确“三观”,强化思想防线
雷锋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不仅树立了坚定的信仰,还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深知,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因此,他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自觉接受党的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当今时代,思潮涌动,多元文化冲击,更需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使他们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提升辨别真伪的能力,筑牢抵御不良思潮的防线,确保他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不动摇,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
雷锋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他将个人成长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矢志不渝地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生。雷锋为当代青少年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当前,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正在全面推进。在当今全球化加速、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党提出了一系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青年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广大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科技创新领域勇攀高峰,致力于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为我国在芯片研发、人工智能、航天航空等领域突破性进展贡献力量;在乡村振兴战场上,一批又一批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利用所学知识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成为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他们的实践证明,遵循党的指引,紧随党的步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青年才能在时代洪流中明确航向,稳健前行。
对于当代青年而言,他们将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这一伟大事业中,不仅是对个人价值的实现,更是对国家和民族责任的担当。要引导青年深刻领悟党和人民的培育之恩,明确认识到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青年的成长之路应始终与党和人民的事业同频共振。“没有脱离党和人民培养的个人奋斗。”青年唯有遵循党的指引,紧随党的步伐,积极投身时代洪流,致力于国家繁荣富强的伟大事业,方能在历史长河中绽放璀璨光芒,成就个人价值。
【作者:戚建国,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上将;翟元斌,雷锋杂志社雷锋文化研究院秘书长,抚顺雷锋精神研究所原所长】
【来源:《中国德育》2025年第5期】
【责任编辑:刘烨】
来源:【中国德育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