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融媒网电(王享悦 李嘉骜 金典 摄影:袁明方 史银杰)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国各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城乡交通运输建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着先导和枢纽作用。2023年7月18日至31日,北京交通大学 “乡韵成昆,彝路通达”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联合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文化协会,奔赴四川普雄、云南昆明等多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用青春书写不负国家人民的新时代答卷。
20世纪70年代,中国成功建造成昆铁路,缔造了"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奇迹"。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全方面发展,沿线城市对交通运力需求的不断提高,新老成昆线代代更替,不断完善。
(小票车行经两河口展线中层 袁明方/提供)
实践团乘坐5619次和5633次慢火车,沿老成昆线南下,一路追寻铁道兵足迹,以大学生视角探求乡村振兴。实践团与同乘旅客热情交谈,彝族老阿婆、青年、小孩子向我们分享成昆铁路、公益慢火车给彝族山村带来的变化。在列车上,我们积极联系工作人员,并与普雄站党总支书记张杰、5619次列车的吉布班长等进行深入采访交流。张杰及全车工作人员对本次实践活动表示大力支持。
(团队成员与同乘旅客热情交谈 史银杰/提供)
活动过程中,实践团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普雄镇为切入点,先后走访宾馆、餐馆、公安局、车站、镇政府,层层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在普雄镇副镇长金璧的介绍下,成员们深入了解了普雄镇的今昔变化与振兴举措。实践团与金璧副镇长交流文旅产业发展方向与相关建设情况,结合专业特色与沿途见闻,提出数个实用度高、建设性强的独特创意。实践团成员扎实的学业知识与丰富的沿途见解得到了金璧副镇长与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称赞与肯定。
(团队成员与金璧副镇长交流学习 史银杰/提供)
为了深入探索米轨铁路的奥秘,实践团成员跟随清华大学学生交通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会员耿超老师,来到红河哈尼族自治州,登上往返于开远和大塔间的米轨旅客列车。车厢内主题为滇越铁路血泪修筑史的图片展、途经的开远七孔桥、南洞隧道群等,无不诉说着这项史诗级工程的过往。进入新时代,百年滇越铁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开行中亚班列,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往东南亚各国,促进经济迅速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团队成员实地考察米轨铁路 王享悦/提供)
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云南铁路博物馆,回顾成昆铁路的巨制长歌、滇越铁路的百年历史,观摩各式机车、动车组展品。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与何书堂馆长就馆内陈设、宣传效果、日常活动等方面进行研讨。成员们过硬的专业知识得到了馆长的连连称赞。何馆长殷切嘱托实践团成员,要筑梦交通,将詹天佑精神代代相传,更要牢记乡村振兴使命,让铁路更好服务沿线村民,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绽放青春之花。
(实践团成员在云南铁路博物馆内合照 袁明方/提供)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全体成员实地感受“乡村振兴,交通强国”的精神内涵,深刻体悟成昆精神的伟大与可传承性,纷纷表示未来当以青春为桨,以梦想为帆,乘着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伴着祖国蓬勃发展的东风,扬帆远航!